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政法建设 > 平安保山 > 内容

保山:“四防融合”筑牢边境“铜墙铁壁”

发布时间: 2023-02-13    作者:张丙海    来源:    浏览次数: 0
分享

保山市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,扛牢为国守边的政治责任,加快创新务实管用的边境联防体制机制,推动人防、物防、技防、犬防深度融合,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格局更加巩固,边境管控控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,有力筑牢了祖国西南安全稳定屏障。

图片31_副本



优化机制系统治理,推动四防建设深度融合

构建完备有力的边境联防领导体系。市、县两级边防办健全了“一办五组”机制,4 个边境乡镇均已成立了乡镇边防委及边防办,乡镇党委书记任边防委主任,副书记、镇长任第一副主任;政法副书记兼任边防办主任。10 个抵边社区全部成立边防工作领导小组。

构建协调联动的边境联防工作体系。腾冲、龙陵分别在市公安局、县综治中心成立了联指中心,制定了应急预案。4 个边境乡镇均在一级联防所成立乡镇党政军警民联合指挥中心,边防办主任担任指挥长,并建立抵边警务室与联防所联调联动机制。

构建专兼结合的边境联防力量体系。全市联防所按照一级所 20 人、二级所 15 人、三级所 6 人的标准配齐联防员。组建4支戍边警犬队,筹集41只警犬入住联防所。

构建长期有效的边境联防保障体系。建立联防指挥体系规范、联防所管理规范、联防员教育培训和考评奖励办法等制度机制。联防员、联防所保障费用县本级承担部分,均已列入财政预算,生活物资由国有公司统一采购,并配备巡逻摩托车71辆。

构建科学优化的边境防控点位。将抵边联防所、抵边警务室、军队防控点、市镇村边境防控点等一线点位调整优化为 250 个、1568 人,较鼎峰时期下降过半。

图片11_副本



专项打击精准治理,根治跨境犯罪顽瘴痼疾

坚持战区整体联动、合成作战。按照“2个边境县市为重,3个县区同步,全警参与”的战区模式,实行“党委定期研究推进、领导班子挂包、警种合成、战时表彰、市级提级统筹保障大要案侦办、兜底群众举报奖励、挂牌整治”等系列工作机制,优化调整市、县、乡三级“打跨侦查中心”机制,有力推动了全市打跨模式的转型升级和打击质效的整体提升。2022年查获走私案件总数、刑事立案总数、行政受案总数、刑事破案总数四项指标位居全省第一。

坚持多措并举,“打防管控建治宣”一体推进。打击上,以全链条目标案件带动牵引,力求打深打透、拔根除源、消除危害;防范上,日均投入2260余名民辅警开展查堵拦截;严管严控上,轮次开展“三查四告知”专项工作,全面加大涉赌、涉诈等重点人群管理力度;建设上,“建四防、建机制、建模型”,依托全省“一基座三中心”数据平台,建模分析赋能打击治理能力提升;治理上,坚持“什么问题突出就治理什么问题”,依托案件复盘暴露出的短板和漏洞,全面加强“人、地、物、事、网”的治理力度。

坚持源头消减遏制,突出全区域、全要素治理。针对态势研判、情报搜研、案件复盘发现的边民参与“偷引带”、不实名登记、网络虚假招募等突出问题,分类开展针对性治理措施,最大程度从源头上、环节上消减和遏制跨境违法犯罪滋生蔓延。2022年共查处边民参与跨境违法犯罪73人,同比下降86.96%。

图片12



综合施策多元治理,实现边境地区长治久安

党建引领,压实“五级书记抓防控”工作责任制,市委书记和市级领导班子成员直接挂包32个边境村(社区),提升边境管控水平。在41个联防所均成立了“临时党支部”,有正式党员3名以上的村民小组全覆盖成立122党支部,做到困难在哪里,党员就出现在哪里,党旗就飘扬在哪里。

自治强基,严格落实“十户联防”“三户、五户联防”邻里守望机制,组建“十户联防”互助组14943个、“三户、五户联防”网格小组16525个。深入开展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,党员干部参加志愿服务2227次,广大党员群众义务巡边护边1.9万余人次,为民办实事1331件,构筑起“村村是堡垒、家家是哨所、人人是哨兵”的防控网络体系。

法治保障,提升边境治理水平,创新推行家庭安全风险评估机制,建立“10+1”指标评估体系,以家庭“小平安”促进社会“大平安”;修订完善村(寨)规民约,开展法治宣传,推进移风易俗,倡导文明新风,助推边境治理;健全完善“三位一体”大调解工作格局,按照“一村一法律服务平台、一村一法律顾问、一村一法律机器人、一村一法律带头人、一村一调解组织”的“五个一模式”,全面构建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的法律服务网络。

图片22